实用主义已死


对于实用主义的批评

关于尼采,「上帝已死」这一说法非常出名。其指的是在现代人们失去了「上帝」这种绝对法则的存在,而陷入精神判的虚无,无法认定什么是正确的,什么是错误的,因为判断这一切的「上帝」死了。

在现今社会,或者是说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以来,「实用主义」被广泛地认同。虽然很有可能是我知识不全导致的偏见,但是比对中西方的文明发展历程,就会发现中国人留名于史的智慧,大多都是「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」(当然不排除像祖冲之这样的真正的数学家的存在),而西方则对于较为抽像的概念有所偏爱。比如早时期西方的数学发展,偏向于剥离出来的定理。而《九章算数》之类则多以情景设定为主。

中国古代文明毫无疑问地在早期取得了优于西方的成绩。虽然也并非没有不同意见,但我并不怀疑四大发明源于中国这点。但是随着发展其弊端逐渐显现,西方科技于近代的暴发性进步,我认为并非巧合而正源于他们很早就「杀死了」或者「不太崇尚」实用主义。

其实我认为实用主义是一种「绝对」的思想,也就是试图以一种单一标准或者理论来度量世界的事物。这个单一的标准于信奉者中毫无疑问是正确的。于是实用主义就可以使其信奉者避免内心的迷茫,简单地使用「实用」这一标准来进行决策。也许有点奇怪,但我认为这与西方的主要宗教的想法基本是相同的。他们信奉上帝,而实用主义者信奉实用。文艺复兴杀死了上帝,但是中国的实用却没有被杀死。这样看来,各种古板的说教与规矩经久不衰,至今中国式家长仍以它们教育小孩子,也是实用主义的一种延伸。其危害性想必不言而谕了吧。

那么与实用主义相对的是什么主义呢?是很多主义的结合。或者说是一种没有绝对的,复杂的,有机的决策体系。实用主义用实用扼杀了很多个性的决策(虽然每个人对于实用的看法并不尽相同),那么就要将它们取回来。抛弃了实用之后带来的也许是虚无,不过也可以理解为是自由发挥的空间。实用主义的绝对性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其信奉者对于其它看法的吸纳,同时也使其信奉者难以提出对其它想法持有者有价值的观点。受到同一种绝对主义限制的人们之间容易产生共识,但是思想则高度重合,大家都很开心却没有什么新的想法产生。如果一群人遵循的是相对主义,那么不仅每个人愿意看到更多的东西,也更愿意接受别人的东西,进而自身的充实是受拘于唯一正确的理论的人们所不能比拟的。

上面讲述了太多个人的理论看法,其实本文还是想讲讲在开源社区中看到的问题的,所以下面就讲点实际的东西吧(

实用主义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地方莫过于,软件的选择。喜欢简单易用的软件这并没有问题,但是坚信其为真理,就陷入了实用绝对主义之中了。这样子不仅否定了他人使用「没有那么实用」的软件的价值,同时也是对于他人价值观本身的否定。虽说看上去这只是让别人觉得不舒服,容易引起冲突而已,但刚才所说的绝对主义的弊端,也会于自身尽数显现。而且如果任凭实用主义横行,那么软件的垄断发生的可能性将会升高。IE 当年为什么占了99%的分额?因为方便,好用。为什么现在 Chrome 独占天下?因为大家都知道用 Chrome 出问题较少。背后有太多人觉得自己做出了唯一正确的选择,而且是相同的选择。

如果你于这当中多掺杂一些别的「信仰」,比如说看 Chrome 不爽,我非要用 Firefox。就是觉得闭源的不行,能不用就不用。这些「信仰」看上去好像也是一种绝对主义,却是针对每一个决策高度定制的不同标准。也就是越为复杂的决策树,有着越为丰富的内涵与可能性。同时保留个性避免趋同,也有助于多元化的发展(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应该还是希望多元化而非单极化的)。

嘛,其实呢,完全的实用主义者大概也不太存在吧。很多人虽然是实用主义,但也没有做到完全地绝对实用。所以说其实对于绝对,多多少少还是要违反一些的。那何不再多放开一点呢?

所有的权威都应当被质疑。单一真理的思想,那个单一的真理,有什么理由不去质疑它呢?

2022-03-06 刊号5 ——朝色报